本網訊 沈桐報道 農安縣巴吉壘鎮雙榆樹村、上河村,昔日一望無垠的鹽堿地上,如今矗立起一排排藍瓦白墻的牛舍,放眼望去,猶如一條彩帶鋪展在金秋大地上。這就是長春城開農投集“肉牛養殖、良種繁育、屠宰加工、飼料生產和糞污處理”為一體的綠色循環肉牛產業示范園區,“城開吉牛”品牌的發源地。 2020年10月,城開農投發展集團改組成為我市大型國有企業集團。從那一刻起,城開農投工作重心轉向農業農村領域。三年來,城開農投以推進吉林省“秸稈變肉”暨千萬頭肉牛工程為契機,以引領高端肉牛產業發展為目標,重點依托生態養殖和精深加工,全力打造“城開吉?!逼放?,努力形成完整產業鏈條,促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實現了農牧結合與綠色發展。 “科技范兒”養殖——實現生態養自然香 科學打造“第一車間”。夯實產業基礎,肉牛養殖全面達到規模化、標準化、現代化、智能化、生態化要求,依托國有牧場,通過增加科技含量,實現了安全健康的生態養自然香。養殖園區占地626公頃,6個養殖區用地255公頃,建有牛舍201棟,可存欄肉牛8.2萬頭,是國內單體最大的現代化肉牛養殖場之一。 在養殖園區實施標準化生產。從肉牛養殖區布局、欄舍建設、設施配備、良種選擇,到投入品使用、衛生防疫、糞污處理等,嚴格執行國家法律法規和相關標準規定,并按標準化流程組織生產。堅持肉牛品種優質化,高端肉牛占20%,適合大眾群體消費的肉牛占80%。目前,園區存欄肉牛近4萬頭。堅持標準化生產,制定并實施科學規范的飼養流程,制定不同品種、不同階段的標準飼喂配方10個,實施精準飼喂。并按規程嚴格抓好動物防疫,搞好春秋兩季疫病免疫。同時,堅持智能化生產,利用數字化肉牛產業信息平臺,實現對牛舍環境智能控制、牛只狀態智能監測、TMR精準飼喂和肉牛產品可追溯,并對肉牛養殖、屠宰加工、飼料生產進行精細化管理。 三產聯動——產業鏈條全面延伸 立足產業融合發展,城開農投設置了“肉牛養殖、品種繁育、肉牛屠宰、食品加工、生物健康、反芻飼料、有機肥和品牌營銷”等八大版塊。“城開吉牛”農牧加工項目,年可屠宰加工肉牛20萬頭,生產熟食制品3100噸。產品主要以熱鮮、冷鮮、冰鮮、高檔和牛凍品、調理品為主的生品牛肉和以醬鹵、腸類及牛肉干等休閑食品為主的熟食產品。目前,初步形成了吉香黑牛、吉品黃牛、鮮凍品、調理品、肉制品、生物保健等七大系列500多個品種。從今年起,深度拓展熟食、灌裝食品、生物保健等產品的精深加工,不斷延伸產業鏈。 同時,與養殖園區配套了年產精飼料24萬噸的飼料加工廠,年可處理糞污55萬噸、生產30萬噸有機肥的加工廠、日處理5000噸的凈水廠和80公頃粗飼料種植基地。為智能化養殖服務和管理的數字化肉牛產業信息平臺一期已投入使用。集肉牛良種選育、營養飼養、繁殖、疫病防控、肉品加工等研發和肉牛生產技術培訓功能于一體的肉牛生產技術研發中心年末可正式運行,從科技上為產業發展保駕護航。 搶占市場——品牌效應初見端倪 “城開吉?!逼放飘a品上市以來,深受廣大客戶和消費者信任,銷售網絡已覆蓋全國許多城市?!俺情_吉?!逼放瞥袑9?、批零中心店、社區新零售體驗店等終端網點正在全國鋪開。未來兩年,將重點完善東北、華北、華中、華東和西南市場布局。加強省內市場建設,實現地級市場無空白,重點縣區有鋪貨,在長春市著力打造“牛文化一條街”;強化長春、鄭州、成都“三個樣板”市場建設,實現東北、中原、西南市場突破;打入北京、上海、廣州、沈陽、青島、杭州、武漢、西安市場,完善全國銷售網絡。預計到2025年,力爭與中國餐飲百強實現10%以上合作,開發KA商超100家,經銷商達到200家。 農牧結合——綠色循環優勢明顯 堅持“農牧互促、種養結合、綠色循環”的發展理念,因地制宜推行“糧改飼”。計劃到2025年流轉土地達到2000公頃,種植優質全株玉米,年青貯收購15萬噸,可帶動2000個種植戶。建有年處理糞污55萬噸的有機肥加工廠,年配套27萬噸干秸稈,生產有機肥30萬噸。實施有機肥還田,對流轉的2000公頃粗飼料種植基地進行土壤改良,實現種養結合。同時,建設綠色碳中和平臺,促進綠色生態循環發展。 聯農帶農——行而不輟未來可期 強化國有企業帶動功能,增加產業發展的社會效益。預計到“十四五”末,通過流轉2000公頃土地,帶動2000農戶自種青貯玉米,實施“秸稈變肉”,可增加農民收入約1.1億元。通過“放母收犢”等聯農帶農模式,向農戶放養母牛1萬頭;通過屠宰加工帶動4.5萬農戶養殖肉牛30萬頭,戶均年增收1.2萬元。預計到2025年,肉牛發展達到11.4萬頭,其中肉牛存欄6.1萬頭,出欄5.3萬頭;肉牛屠宰達到10萬頭;熟食產量1000噸,調理品加工產量4000噸;可實現銷售產值43億元,利稅0.7億元。通過“城開吉?!碑a業的發展壯大,真正實現“依托一個項目,造福一方百姓”的目標,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