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省江源林區基層法院灣溝法庭審理了一起追償權糾紛案件。 2011年3月,被告李某某想做買賣,缺少資金,欲向原告張某某借款3萬元。原告雖然自己無錢借,但礙于同為一個村的,平時關系不錯,就幫助被告向本村村民孫某某借了3萬元。并約定了月息2分,還款日期為2011年末,同時做為擔保人簽字。然而被告并沒有按約定返還借款,無奈原告只好連本帶利替李某某支付了孫某某4萬余元。后續的十幾年,原告一直向被告索要欠款和利息未果。日前,案件起訴到法院,在調解無效的情況下,法院依法支持了原告的訴求。但是在十幾年的討債過程中,原告不僅陷入深深的苦惱中,也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還使得原本的好朋友變成了路人,得不償失。 法官提醒,擔保責任重,簽字需謹慎。生活中為他人擔保的現象很常見,但擔保簽字前一定要做到深思熟慮、心中有數,要充分了解被擔保人個人信譽和經濟情況,具備相應的風險防范意識,明確自己的擔保范圍和擔保方式,切不可草率簽字,否則就可能會使自己陷入“替人還債”的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