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4日,在江源區石人鎮林子頭社區新時代傳習所里,居民李大哥對記者說:“今天看了《腦血栓心肌梗死急救》這部短片,真是受益匪淺。學到了不少早期預防疾病的知識。”身邊的社區居民紛紛表示,林子頭社區新時代傳習所這種播放科普電影的活動特別好,對他們日常的健康生活起到了很大的指導作用。 “起作用”,這是記者在江源區采訪時聽到最多的語句。如何做好新時代傳習所,怎樣將新時代傳習所利用好,是江源區努力的方向。他們圍繞百姓們關心關切的問題,變抽象為具體,變理論為通俗,讓老百姓聽得懂、易領會,并在掌聲、笑聲中學習黨的政策、感受新時代的美好生活。 
突出主題特色讓群眾易于接受 走進白山市第三中學,聽到有學生正在唱歌,陪同的老師介紹說這就是有名的“滿語字頭歌”。滿族的語言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是“搞好雙語教育、加強民族大團結、增強民族文化認同,建設民族精神家園,培養民族共同體意識、保護民族傳統文化”構建和諧社會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白山市第三中學新時代傳習所在開展“五傳”的基礎上創新突出滿族文化教育,成效頗豐,具有較好的社會影響力。白山市第三中學新時代傳習所借助滿族學堂把滿族藝術傳承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把滿族文化傳承作為深化學校的藝術特色教育的重點,引導學生學習傳統藝術、提高審美素養。 江源全區共有133個新時代傳習所,為了將這133個新時代傳習所的功能發揮到最大,更好地將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送到百姓身邊,江源區在做好基層宣講這一基礎形式的同時,每個傳習所結合自身特點,發揮各自特長,通過群眾比較容易接受的文藝+理論等方式,把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融入戲曲、小品等文藝節目中,讓群眾在欣賞文藝節目的同時,深入了解和深刻領會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實現豐富群眾文化生活與理論宣講雙贏。他們及時將實踐中出現的問題設置為互動話題,運用黨的創新理論加以正確引導,給人以教育和啟迪,增強理論傳播的實用性。新時代傳習所同“新時代e支部”的融合是網下載體網上傳播,實現網下平臺優勢和網上傳播優勢貫通、疊加、放大的重要依托。 
強化實踐引領落實為民惠民 一提起寒暑假,雙職工家庭就特別犯愁。但是2018年的寒假,江源街道江北社區的居民就沒那么操心了,因為新時代傳習所開展了寒假課堂活動,為居民解決了難題。轄區孩子們每天都早早地聚集到活動室,文化傳習小分隊的老師針對不同年齡、不同愛好的孩子準備了閱讀、繪畫、書法等多種興趣課堂,傳習所里書聲朗朗,滿室墨香。孩子們既有人照顧,又學到了知識,家長紛紛要求今年暑假繼續開班。 江北社區還通過開展創業培訓班的形式,培訓失業人員創業技能,包括電腦維修、廚師面點、月嫂培訓等,使廣大居民通過傳習所培訓教室掌握一些就業技能,實現創業就業。 傳習所建立以來,舉辦創業培訓班2期,受訓人員達百余人,實現就業創業20人。  
新時代傳習所不僅僅把黨的理論和政策、法律和科技知識、優秀文化傳遞給群眾,更要讓群眾從中感受到黨的好政策帶來的福利。江源區著力在解決基層和群眾所思所盼、所憂所急上強化措施、用心用力。他們發揮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大國工匠、技術能手等智力資源優勢,圍繞廣大群眾所需,有針對性地傳習講授,助推脫貧攻堅;他們還整合“兩新”組織、社會團體、慈善機構等社會力量,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使志愿服務精神和互幫互助意識在新時代傳習所深深扎根、發揚光大;同時依托創業實踐基地等資源,開展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技能培訓,延伸傳習教育渠道,幫助基層群眾提升致富創業本領,不斷把新時代傳習所打造成全面小康的實踐課堂。 加強隊伍建設讓各類人才發揮能量 江源區“紅色文藝輕騎兵”文藝演出小分隊,是特別受到群眾喜歡的傳習小分隊。但隊伍剛剛組建的時候,因為大部分參演人員多為文藝愛好者,業務能力參差不一,排練節目的時候,進度不能達到一致。為了提高他們的業務能力,區文化館組織文藝骨干,對基層“紅色文藝輕騎兵”隊伍進行文藝培訓指導,打造了一批接地氣、有活力的“紅色文藝輕騎兵”。如今,“紅色文藝輕騎兵”的歌舞《盛世歡歌》用高亢的歌聲演繹江源綠水青山的壯美景致,體現江源獨特的人文精神,詩朗誦《我愛我社區》展現了江源人民人情大愛、樂觀向上的性格,弘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歌曲《美麗中國走起來》、舞蹈《春天來了》、快板《夸夸咱們的新江源》、京劇《流水》等節目也深受群眾喜愛。 做好傳習工作關鍵在人才 江源區通過重點建設好三支隊伍,從根本上解決好“誰來傳”的問題。一是基層宣講員隊伍。他們從基層一線選拔“五老”群體、道德模范、大學生村官、“土秀才”、致富能手等各方面人才,把這支隊伍培養好,發揮他們的引領帶動和基礎支撐作用。二是志愿者隊伍。他們選拔有境界、有熱情、肯奉獻、覆蓋廣的人員,組成重要傳習力量,加強資源調配、機制完善、工作對接,常態化推動志愿服務組織、社會公益組織和慈善機構等志愿服務力量走進新時代傳習所,利用自身理論功底、政策水平、專業技能、文化素養,深化“五傳”,加強幫扶,使廣大基層群眾能夠在新時代傳習所的平臺上富足思想、慰藉精神,有更強的獲得感、歸屬感。三是文化骨干隊伍。他們積極發揮文藝志愿者、文化干部、專家學者、專門人才、文藝青年、鄉土文人、文化傳承人的作用,在傳承文化同時突出思想內涵,體現教育功能。通過整合黨員干部教育、志愿者管理、文化等部門資源,建立起基層宣講員、志愿者服務、文化骨干三支宣講隊伍的聯合培訓機制,做實招募選拔、教育培訓、實踐鍛煉、經費保障等基礎環節,實施好理論素養、政治素養、業務素養提升計劃,著力打造政治素質好、理論素養高、業務能力強、個人作風優、黨和人民放心的基層骨干隊伍。 |